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戏曲进乡村”重在“走心”

  现代豫剧《焦裕禄》《村官李天成》……一批反映扶贫攻坚、弘扬正能量、宣传优秀典型的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戏剧、歌舞类优秀作品,已相继在河南全省乡村唱响。记者从河南省文化厅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省级共组织戏曲演出3.2万多场,各省辖市、县(市、区)进一步延伸配套,每年组织戏曲演出2万余场,已经实现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贫困地区行政村,惠及群众超过6000万人次。(《河南日报》)

  乡戏曾是乡村节庆的重头戏,遥想当年,那些带着浓郁乡音的戏曲曾点亮了多少游子的梦。如今,由于种种原因,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艺术与大众渐行渐远。要想让戏曲文化在农村重焕光彩,关键在于将戏曲种子扎根于农民们的心中。

  现在不少地区已将“戏曲进乡村”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范畴内,政府请专业戏曲艺术团“送戏进乡村”。表面上看,戏曲确实是“走进”了乡村,实际上光靠这一举措治标不治本。要想让戏曲“走入”人心,主要看两点:第一,戏曲内容是否真的受老百姓们欢迎;第二,戏曲艺术团的表演能否让村民们喜欢上戏曲。

  戏曲进乡村,要学会推陈出新。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一方面,各地在开展戏曲进乡村时,要立足区域实际,深入群众生活,摸清群众需求,知道群众喜欢什么样的剧种剧目,喜欢什么样的题材,然后根据群众需求进行创作、演出。另一方面,戏曲创作者还可以在传统戏曲中加入时代元素。过去,戏曲内容大多离不开王侯将相、才子佳人,新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更能吸引大众的眼球。

  戏曲进乡村,要注重培养本土戏曲团队。戏曲进乡村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戏曲艺术在乡村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满足于一年送几场戏是不行的,必须建立乡村自己的戏曲文艺队伍。其实,不少乡村都有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艺术团,只是这些艺术团因为人才、资金等问题发展困难。因此,有关部门开展戏曲进乡村,就要对这些民间剧团多些扶持与指导,可让民间剧团演员参与专业剧团的演出,促进他们能力的提升。

  戏曲进乡村,既要走得进乡村,还要走得进人心。各地要认真落实,把精彩戏剧送到广大乡村,同时加强对乡村戏曲文艺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戏曲更好扎根乡村、留在乡村。(钟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