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他可能是中国学历最高“三霸”农民却回乡种

在朋友的引见下,我们终于见到了那位号称"中国学历最高的农民"。他个子偏矮,肤色较黑,还有点微微谢顶。仅从面相来看,他可能只算是中国亿万农民中非常普通的之一。

他就是魏刚。魏刚先后于2003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2006年获英国Cardiff大学金融学博士。从文凭来看,魏刚真可能算得上是"中国学历最高的学霸级农民"。

魏刚1975年生于四川省眉山县光华乡(现眉山市东坡区)一个偏僻的农村,父母皆农民。魏刚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财经大学,攻读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审计学家龙家荣教授。魏刚娓娓道来他在上海财经大学6年读书时光,从讲述的神情来看,发现他应该非常缅怀那段时光。魏刚告诉我,在他1999年12月硕士毕业的时候,由于硕士论文非常优异,获得了91分的高分,当时的答辩委员会甚至有教授提议是否应该直接给魏刚授予博士学位,由于太过惊世骇俗,这个提议最终没有获得通过。不过这也反映了魏刚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的优秀成绩。2000年2月魏刚又考上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会计学家、时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席会计师的张为国教授。

2002年9月,魏刚获英国教育部大学联合会与英国Cardiff大学商学院双份奖学金,赴英国攻读博士学位。魏刚以短短2年的时间修完了Cardiff大学商学院的所有博士研究生课程,并正式提交了博士论文。2005年6月魏刚就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创造了Cardiff大学建校200多年来最短时间修完博士课程,最短时间完成论文答辩的历史。在读书上,魏刚可算得上一个"学霸"了。

在学术研究上,我们发现魏刚可真真是一个"研霸"。他在读本科期间,就在全国三大财经学术期刊——《财会月刊》上发表了《试论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在上海财经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魏刚于1998年6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开创了大陆高校在实证研究上的先河。据了解,《经济研究》是中国最顶级的经济类学术期刊,在魏刚发表该篇论文前,上海财经大学还没有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该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甚至那时学校的教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论文也比较罕见。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后,魏刚似乎找到了学术研究的秘门,脑头大开,他先后单独或联合其他学者在《经济研究》发表4篇论文,并在全球顶尖的会计学术期刊——The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英国会计评论》发表了"Equity Ownership Segregation, Shareholder Preferences, and Dividend Policy in China"(《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股东偏好与股利分配政策》)。魏刚先后还在"Managerial Finance"(《管理金融学》)、"Asian Pacific Busine Review"(《亚太商业评论》)、"Advance in Financial Economicquot;(《高级金融经济学》)、"China Accounting and Finance Review"(《中国会计与财务评论》)、《财经研究》、《经济科学》、《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管理》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并出版专著4部。

魏刚的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张为国教授曾一度感叹,魏刚不做学术研究,"真的可惜了"。

令我们惊叹掉舌头的是,在魏刚于2000年3月在《经济研究》发表的第2篇学术论文——《高级管理层报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后的17年,他又创造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研究的历史。2017年5月15日爬虫俱乐部薛原与司海涛撰写的《高校学术大神:你的导师上榜了吗?》在学术界引进了轩然大波。作者们整理了244种期刊2000年~2016年共17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从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排名来看,北京大学排名第一、上海财经大学第二、清华大学第三。而魏刚撰写的《高级管理层报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被引用了4323次,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术论文里排名高居第一。从北京大学学术论文来看,林毅夫、李永军于2001年1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排名第一,被引用次数为5332次。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周黎安于2007年7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被引用次数为2961次。

从中国前40个高校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10篇文章的论文来看,魏刚撰写的《高级管理层报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被引用次数仅次于北京大学林毅夫、李永军的论文,居第2位。排名第3位的是复旦大学的张军、吴桂英与张吉鹏于2004年10月在《经济研究》上发表的《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被引用次数为40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