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分享国内外新闻资讯
Menu

淮南市积极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中安在线讯 据淮南网报道,“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亦是繁荣稳定的基石。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文化则是法治建设的灵魂。

近年来,淮南市坚持贯彻与创新并存、传承与发扬并举,积极探索将《淮南子》区域特色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有机融合,做好“特”字文章,打造出以“豆娃说法”为代表的区域法治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高起点、有特色、重实效的法治文化建设新路子,用法治文化的软实力铺就了法治建设的硬基石。

立法保障:合力助推法治文化建设

2015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全国第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地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地方性法规——《淮南市法治宣传教育条例》。该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职责、目标等,并将“宣传《淮南子》等法治文化思想”“利用少儿文艺、动漫等,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等写入《条例》之中,有力地促进了法治文化品牌建设的法定化、规范化。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工程的“施工队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治淮南建设的前瞻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全市上下就加强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识。2017年以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法治文化建设工作4次,市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2次,市委政法工作例会研究法治文化建设工作3次,市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会议、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调度法治文化建设工作4次。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使得区域特色法治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逐步健全。

上下联动,培育文化,助推普法。按照“谁执法 谁普法”原则,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全市具有区域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淮南市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淮南市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奖励扶持实施办法》、《淮南市“1+X”法治动漫工程实施方案》等10余项配套制度,形成了目标明确、各方协同、权责明晰、整体推进的法治文化建设新格局。

塑造品牌:用地域特色浸润法治底色

《淮南子》作为淮南的第一文化名片,集中体现了淮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是淮南人的骄傲。

我市积极推动扶持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开展以《淮南子》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法治文化研究创作,将其中蕴含的“礼法兼治”“法不阿贵”“刑无等级”“实质正义”等传统法治思想,运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近几年来举办“淮南子”法治思想研讨会4次,发表相关论文、调研报告30余篇。

作为豆腐发源地,我市根据《淮南子》“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的记载,融入卡通流行元素,以豆苗为原型,塑造“豆娃”吉祥物这一普法宣传使者形象,全力打造以《淮南子》精神和现代法治文化融合为内容,以“豆娃说法”为特色的普法品牌。

启动“1+X”法治动漫建设工程,打造系列法治动漫作品——《豆娃说法——淮南子与法治精神》,制作出交通篇、民政篇、财政篇等近30部科技含量高、表现手法新、宣传效果好的动漫产品。“豆娃说法”相关作品荣获全省首届“法润江淮 共筑美好安徽”法治微视频类特等奖,专题课件登陆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平台;研发制作“豆娃”玩偶、摆件、画册、明信片、挂历等衍生产品;实施著名景区嵌入、繁华街区融入、乡镇村庄纳入、建制小区注入“四入行动”,使那个憨态可掬的“豆娃”普法品牌形象深入广大市民的心中……

“豆娃说法”,变死板的传统说教为群众趣味性的主动学习,使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入耳、入脑、入心。

“书雕馆影”:让群众抬眼见法随时学法

今年2月28日,淮南法治文化馆举行了首场开放活动,1200平方米的场馆内,“法与国、法与德、法与民、法与淮南、法治之光”五个展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丰富的法治内容;幻影成像、体感互动、3D投影、智能机器人等一系列高科技产品的运用,突出了“趣味性”和互动感,缩短了法治文化与群众的距离。

“真是抬眼见法,随时学法!”活动中,群众轻松快乐地学法用法,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

以淮南法治文化馆为代表,我市已建成各类法治文化展馆、中心、广场、橱窗等传播阵地1070个,使群众在休闲娱乐之余陶醉在浓厚的法治氛围里。

与此同时,我市出版发行了《“淮南子”法治思想研究》一书,推动地域法治文化研究从理论向成果的转化;在淮南法治文化公园内设立《宪法墙》《豆娃与礼法》《淮南子法治竹简》等10余尊法治雕塑,形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在淮南龙湖公园建成水幕电影,每周末定时播放法治类电影和法治宣传教育微视频,广受市民欢迎……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内涵,我市高标准建成以“书”“雕”“馆”“影”为代表的法治文化传播新平台,进一步扩大了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让法治文化深扎基层、融入百姓生活。(记者 何婷婷)